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暨民國104年軍人節慶祝活動總統:歷史真相不能遺忘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  【本刊訊】馬英九總統日前偕同吳敦義副總統主持「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暨民國一○四年軍人節」慶祝活動,以世界、中華民國及臺灣等三個層面,論述政府紀念「對日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」的意義,並重申我國舉辦紀念抗戰相關活動係基於「侵略的錯誤或可原諒,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」的信念,「不是要挑起仇恨,而是要譴責侵略;不是要炫耀勝利,而是要追求和平」。
 由於今年適逢對日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,總統特別從世界、中華民國及臺灣三個層面,詮釋紀念對日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的意義。總統表示,八年抗戰不但挽救了中華民國、光復了臺灣,也幫助同盟國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。抗戰期間,曾在軍事及外交上大力協助我國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說過:「二次大戰勝利的一個關鍵,就是中國全力堅持對日作戰,避免日本與德國會師,將戰場連成一線」。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芮納.米德也強調:「這個貧窮、低度開發的國家,孤軍奮鬥,力抗日本四年,牽制了八十萬全球最現代化的雄師勁旅;同盟國能在歐、亞戰場同時作戰,節節勝利,多靠中國與日本纏鬥不休」。這些都說明了我國抗戰的艱辛與血淚,以及對二戰勝利的卓越貢獻。
 關於「誰領導抗戰」的議題。總統指出,中共曾參與抗戰,我們從不否認,但中共並非居於主導地位,而是輔助地位;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「盧溝橋事變」後,蔣中正委員長發表「廬山談話」,號召全國軍民:「地無分南北,年無分老幼,無論何人,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」。九月二十二日公布的「共赴國難宣言」,中共響應政府號召投入抗戰,經軍事委員會收編為第八路軍與新四軍,之後八路軍改為第十八集團軍。但幾乎同一時間,中共就確定了「七分壯大、二分應付、一分抗日」的發展策略。 
 十年前,抗戰勝利六十週年的時候,中共曾經把抗戰劃分為「正面戰場」及「敵後戰場」,肯定國民政府領導正面戰場,但強調共軍在敵後戰場的貢獻。事實上,隨著大量史料公開,很清楚可以看到,抗戰期間不論正面或敵後,國民政府始終居於領導地位。在抗戰期間的二十二次重大會戰當中,中共唯一參與的「正面作戰」,是民國二十六年九月太原會戰中的「平型關戰鬥」,動員了第一一五師一個團兵力殲滅日軍五百餘人的補給部隊。此後,中共就轉往敵後從事游擊戰,如所謂「百團大戰」,儘量避免與日軍正面作戰,保存實力,併吞地方部隊,甚至攻擊國軍,擴大地盤。
 中國八年抗戰中, 共二百六十八位將領殉國,僅有一位前八路軍的少將副參謀長左權屬共產黨籍,這與國軍其他二百六十七位將領的慘重犧牲兩相對照,抗戰是誰領導的,已經十分清楚。更何況所有的重大會戰與大型作戰都是國軍主導,抗戰勝利後,東京灣盟軍受降典禮由國軍參加、中國戰區國內外受降典禮也全部由國軍主持。
 總統強調,歷史真相只有一個,抗戰是國民政府蔣中正委員長領導全國軍民艱苦奮鬥的成果。沒有抗戰勝利,就沒有臺灣光復。對日抗戰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歷史上,前人「留取丹心照汗青」,後人更應「不容青史盡成灰」。總統在慶祝活動中,頒贈「抗戰勝利紀念章」給八位曾經參與抗戰的榮民,並頒發「國軍楷模」、「國軍模範團體」、「敬軍模範」及「全民國防教育傑出貢獻獎」等獎項予獲獎者;並代表政府與全國同胞,向所有抗戰前輩們表達最高敬意與感激。(點閱次數:971)